问中国能否在十年内普及无人驾驶?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无人驾驶”的这个概念。按2021年8月正式发布的《GB/T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
按2021年8月正式发布的《GB/T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从自动化分级的角度来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化水平分为了
如果,将L5等级的完全自动驾驶等同于“无人驾驶”,“无人驾驶”要达到量产状态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不要谈普及了,这个“无人驾驶”量产的道路可能10年都还不够。
如果要在任何道路交通、气候环境下,实现自动驾驶系统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员,也许需要15年、20年或许更长时间,某种程度来说,这也许是一个永远无限接近,但永远到达不了的目标。
因此,这里我们讲的“无人驾驶”,按国家标准来说,应该是自动化等级为L3、L4的自动驾驶系统。L3、L4等级的自动驾驶,永远存在一个描述自动驾驶系统有效作用范围的ODC(设计运行条件),其中包含了自动驾驶系统能正常工作所需要的
。通过这三类要素,我们能看出自动驾驶系统的作用边界,都是有前提条件下的自动驾驶,而且这个条件要比对驾驶员的要求更严格。
,从致命事故发生的频率维度,有学者对比了自动驾驶系统和人类驾驶员驾驶的安全性。据统计,人类驾驶员一亿公里发生致命事故1~3起,假设自动驾驶系统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1亿公里只发生1起致命事故,要证明这一项指标,自动驾驶系统需要测试的里程数需要达到1000亿公里,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
这只是自动驾驶量产所要考虑的众多技术问题里面的其中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在假设被测系统是一个技术比较成熟,达到量产状态的自动驾驶系统。
实际上,自动驾驶系统量产,还面临其它技术、标准、监管、法律法规、保险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当前的条件来看,
,其实低速、封闭区域、示范区、固定路线等环境下的自动驾驶量产,还是比较容易实现,条件也相对较成熟。未来简单ODC作用范围(例如:天气良好、交通环境简单的高速公路拥堵情况下的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系统量产,从技术层面来看,也是较容易实现。
汽车测试网-创办于2008年,报道汽车测试技术与产品、趋势、动态等 联系邮箱 marketing#auto-testing.net (把#改成@)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